静安区人才服务中心精业务、担使命,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精业务、担使命
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静安区人才服务中心
静安区人才服务中心是服务非户籍人才的基层窗口单位。中心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推动“心系人才 才聚静安”党建品牌建设,团结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以解决人才业务需求为根本目标,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做到在服务态度上体现一个“暖”字,在窗口工作中着眼一个“细”字,在解决问题上注重一个“实”字,尽心尽力践行“人才至上”的服务理念,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急民所急 情暖人才

人才中心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幅“尽职责心系百姓,共兴建和谐社会”的锦旗,说起这面锦旗的故事,还要回到今年3月。3月的一天临近下班,中心门口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神情焦急的女士来到受理大厅。虽然已经过了业务取号时间,但工作人员还是立即接待了她。“我孩子心仪的幼儿园本周五就报名结束了,能不能加急办理我的积分续签?”女士带着微喘的语气向工作人员说明了她的情况。原来李女士在申请子女入园时发现自己的积分已经过期,当天才在网上提交积分续办申请,社保数据尚未更新,导致系统暂时无法为其办理积分续签。工作人员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先为李女士递上了一杯水,安抚她焦急的情绪,又群策群力为其加急办理积分续签出谋划策。最终决定由一名工作人员实时关注李女士的社保数据更新情况,一旦数据更新,就第一时间受理其积分申请。工作人员还细心的将座机号码留给李女士,以便她及时了解积分办理进度。李女士听完,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在工作人员的实时跟踪下,李女士在最短时间内成功续签了积分,顺利地在孩子入园报名前打印了积分通知单。事后李女士送来了这面锦旗,并感叹道:工作人员为她的积分加急申请提供了细致贴心的解决方案,不仅让她顺利拿到了积分通知单,更是让她感受到了受理窗口的“温度”和浓浓的“人情味”。

为民解忧,细研政策
刘女士在沪工作多年,但一直由于居住证持证年限不足的原因,至今无法办理居转户。今年她的孩子即将面临高考,如果子女能在高考前取得上海户籍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听说本市出台了人才新政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人才中心咨询落户政策。经中心工作人员查询,刘女士持证年限确实不足,若要按照7年居转户的持证要求,届时刘女士的子女已成年,将无法办理随迁。于是,工作人员专门为其进行了一对一的落户咨询。在详细询问了刘女士所在单位及个人情况后,工作人员通过“一网通办”查询到刘女士的单位是区内重点机构,而她本人也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符合人才新政的落户条件,于是工作人员向刘女士详细介绍了相关政策。刘女士激动不已,“太好了!太好了!在上海这么多年,我终于可以申请户口了。”原本感到落户无望的她又看到了希望。
考虑到刘女士的子女即将高考,为赶在高考报名前完成所有落户申请,中心派工作人员进行了“上门服务”,协助刘女士准备落户材料并进行上传;对于后续的调档和材料递交也都采取了跟踪服务,保证刘女士以最快时间完成落户申请。最终,刘女士顺利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直接落户上海,其子女也在高考报名前随迁进沪。



为民着想 做实工作
“我们公司从未办理过人才业务,现在有员工需要办理积分,请问要如何开户?”“您可以前往自助服务区,由我协助您开户。”今年5月,李先生因急需申请积分为子女购买少儿住院基金,与公司HR来到人才中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公司完成了开户流程,但因为是首次办理积分业务,李先生个人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当天无法受理其积分申请。“我孩子刚出生就住院了,目前已经支付了一大笔费用,如果不能在近期拿到积分通知单,就可能错过一整年的报销权益,这可怎么办啊.......”在了解到李先生急于为刚出生的孩子办理住院基金,中心决定对李先生进行积分材料容缺受理,当天在收取了办理积分的核心材料后先行受理了其积分申请。最后,李先生在拿到积分通知单的前两日如约补齐了其他材料,也顺利为孩子购买了住院基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林海一直心系李先生孩子的病情,事后特地致电询问了他孩子的健康状况。李先生表示,孩子目前病情稳定,之前产生的住院费用已经通过少儿住院基金报销了一定比例。电话的最后李先生特地感谢了中心的人性化操作办法,让他能如期购买了少儿住院基金,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区人才服务中心共加急受理了97位申请人的人才业务需求,其中为32位申请人采取了容缺受理。这97位申请人中,没有一人因业务办理时限问题而错过个人事项办理。此外,中心为打通业务办理的“最后一百米”,对区内重点企业或企业经营地离本区较远且人才业务办理量较多的企业主动提供“上门办”服务,年内已服务26次,实现了群众办理人才业务的“零距离”。
静安区人才服务中心始终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在日常业务受理的每一个细节中,秉持主动服务、跨前服务的原则,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适度灵活受理群众的加急业务申请,用热情的姿态、专业的解答和周到的服务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内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