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发布重磅“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记者试乘自动驾驶“智慧小巴”
本文转自:青年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成立三周年来临之际,临港新片区今日重磅发布《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那么,未来之城的智慧出行是种什么体验?记者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体验试乘自动驾驶“智慧小巴”,通过近距离体验自动驾驶“智慧小巴”活动,感受“智慧小巴”的未来科技感。随着临港新片区智能高新技术企业的纷至沓来,将助力推动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打造丰富多元的人工智能场景。
▼ 行动方案 ▼
临港新片区将初步建成智慧“国际数字之都”

今日,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基本形成“滴水湖AI创新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产城融合区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智能网联汽车4大类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新型智慧社区达到10个,智慧应用场景达到60个。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一级主任科员井源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行动方案》的发布是对城市发展要求的迭代升级,也是指明了后续三年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我相信在《行动方案》的指引下,后续城市建设一定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行动方案》中提及的智慧城市,其实在过往的临港城市建设中都有体现。此次《行动方案》发布时把内容重新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完整整理,将一些政务化的具体目标进行完善。”
《行动方案》中明确,临港新片区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完善智慧城市底座,建设数字孪生基础平台、打造高端数据中心基地、提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布局物联与视频专网、构建安全可信应用数据基础环境。此外,创造智慧生活空间,促进智慧交通融合、发展智慧文旅新风尚、增强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智慧社区服务、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智慧生态体系,并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治理能力。
“未来之城”是何种模样?《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初步建成智慧的“国际数字之都”新标杆、创建低碳的都市发展新范式、打造韧性的城市安全体系新基座。建设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此外,上海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兴合置业服务有限公司也于今日揭牌。据介绍,未来两家公司将分别在推动新片区数字经济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服务管理方面发挥优势,为临港新片区的城市治理再添动力。
▼ 记者体验 ▼
自动驾驶“智慧小巴”充满未来感

“智慧小巴”自动驾驶,安全员全程双手无需触碰方向盘,方向盘便会自主转动......记者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体验试乘L4级自动驾驶小巴,在这座“未来之城”感受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化生活。
上车后,记者看到一张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实时展示车辆行驶状态和周围交通环境的感知结果,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车速、方向盘方向、油门、刹车等信息。坐在主驾驶的安全员双手全程无需触碰方向盘,即便遇到左转等颇具挑战的场景,自动驾驶接驳小巴全部顺利通过,将记者和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
乘坐自动驾驶小巴时,记者遇见了一位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张老师,他带着9岁的儿子一起体验。这位小男孩对于自动驾驶小巴的原理和出行方式充满了好奇,一路上向车上讲解员提了不少问题。讲解员介绍道,“凭借多传感器融合感知、高精度定位和高可靠性决策规划控制能力,商汤绝影L4级自动驾驶接驳小巴能够在开放道路,在较为复杂的交通环境及天气条件下,实现安全、可靠、舒适的自动驾驶功能。不仅如此,商汤绝影自动驾驶接驳小巴还可在高架桥上准确定位。此外,小巴还可识别多种施工路段等长尾场景,并且根据场景理解可选择最优化的通行路线,保障车辆安全平稳地通过。”
除了是一辆“聪明的车”,自动驾驶接驳小巴也可借助“智慧的路”和“可靠的云”赋能智慧出行。“早在2018年,我们便开始在临港新片区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测试和项目落地,将临港作为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测试和项目落地的核心实验场所。目前,临港新片区也已经成为商汤智能汽车研发测试和项目落地的‘大本营’。”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植临港新片区,以大算力和大模型加速技术迭代。随着临港新片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商汤绝影自动驾驶接驳小巴有望连接临港新片区更加多样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逐步扩大智能接驳服务的范围,为市民带来更加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体验。”